作者:郭儒逸
来源:商业人物(id:biz-leaders)
(相关资料图)
本来在市场上已销声匿迹的威马汽车,这两天在媒体上又活跃起来,原因是它的创始人沈晖据称去了美国。
关于沈晖的下落,据《上海证券报》从知情人士处获得的消息:一是他本人确在海外,从2023年春节后就没在公司公开露面;二是其家人已经迁居美国;三是沈晖的微博由专人代发,故ip地址仍显示在国内。
18日,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长文回应,否认了跑路传闻。
作为这位造车新势力掌门的对外发声渠道,沈晖的新浪微博暂停更在10月9日,内容是关于亚运会的。自9月10日称要去纽约之后,这个账号总共又发了9条内容。现在,他在微博上已经超过一周没动静了。
除了创始人的行踪问题,最近威马还有几个消息被关注。一个是其申请了预重整,另一个是威马车机和手机app、售后热线等一度停服,引发车主恐慌。
威马表态说,自己不会躺平,将积极解决债务危机,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引入战略投资人。就在这个敏感当口,沈晖被发现身在海外。
对陷入困境的创始人们来说,在不恰当的时机往外跑,是个舆论大忌。 这是因为过去几年,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了国内不少失意创业者的灵魂归宿,其中包括贾跃亭、ofo的戴威、赛麟汽车的王晓麟等,他们往往一去不归,给投资人或用户留下一个烂摊子。
希望沈晖别走这条路。
威马创立至今已有八年,基本是与“蔚小理”同时投身新能源造车大潮。但在2019年的短暂高光后,这个牌子已远远掉队。2022年,威马汽车销量不足3万辆,到了今年,各类排行榜上更是不见名字。和其他新能源车企热衷在每月初发布销量不同,威马很久没这么秀过肌肉了。
现在翻看威马的九游ag登录中心网址官网,还能看到这家造车新势力过往的一些痕迹。当然,上面充斥着不少自我贴金式的宣传。2022年2月,当时沈晖写了一封内部信,总结了威马取得的几项突出成就,并将其归功于近4000名员工、近10万威马用户以及近800家供应商。他号召向赢得亚洲杯冠军的中国女足学习,准备大干一场。
然而这封信表现出来的斗志,很快就消磨掉了。
威马危机在2022年逐步加重,到年底,它的一名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财务官双双离职。沈晖年初定下的一系列kpi,沦为泡影。
对沈晖来说,威马迟迟不能顺利ipo,是他的一个心结。当年,相比“蔚小理”创始人的互联网背景,传统车企出身的沈晖曾倍受看好,但这几家先后登陆资本市场,威马却一再蹉跎。去年9月,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上市,成为第四家成功上市的新势力车企。相比之下,威马的ipo之路更加黯淡。
一直处于“准上市状态”的威马,为此耗费大量精力。沈晖辗转在科创板、港交所和美股之间,希望越发渺茫。实际上威马在一级市场曾拿到不少钱,自成立之后,其先后吸引了十几次融资,投资者阵营堪称豪华。据沈晖今年2月接受《财经》采访时所说,威马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合计达230亿。结果,这200多亿最终成了威马败局的残酷注脚,而上市无望,也意味着这些风投资金前景不妙。
沈晖算得上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分子,九月份他一连发了很多条微博,其中不乏“鸡汤式”口号,表示要坚持下去。有意思的是,针对这次跑路传闻,他自己却没发一言,而是由威马官微代劳。
在这条澄清微博中,威马称“沈晖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项为主”,这相当于印证了他在海外的传闻。但对于沈晖家人已迁居美国、沈晖微博由他人代发等,则闭口不谈。这个危机公关,难以服众。
威马还谈到了当前公司的业务重点,其中包括出口业务、海外合作、国际融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人等,并且“已取得一定进展,会寻找合适时机对外公布”。一句话,那就是到海外去找钱。沈晖的“海外事项”,应该说的就是这些。
问题是,海外的钱好找吗?
比沈晖早到美国几年,且间歇性为造车资金发愁的贾跃亭,最有发言权。
就在前两天,贾跃亭也发了一封致股东和投资人的公开信。他说,ff的经营基本面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,公司正处在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,是业务腾飞的关键时期。当然,最核心的一句话是,“除了受资金状况的制约外”。
他还大言不惭的列举了ff自2022年底以来取得的30大进展,细看一下,连开个发布会、举办个共创节都算上了。在这三十大进展中,涉及融资的仅有五件,且多是获得“融资承诺”这类模糊表述,能否真正拿到钱,可能只有贾跃亭自己知道。
客观上,美国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红利期已过去。上一波热潮还是在2020年左右,当时美联储祭出“零利率”政策以应对疫情的冲击,大量资金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,报道称这一年有20多家美国造车新势力借壳上市。这股热潮一直持续到2021年。
但好景不长,这些造车公司很快上演了倒闭潮,已上市的公司股价纷纷暴跌。目前的美国新能源汽车初创市场,景气度明显下降,资金也不再趋之若鹜。至于掌管着资金阀门的美联储,其货币政策早已转向,现在的利率水平正处于阶段性高点。并且,最近加息的预期还在升温。
要从这个市场上找钱,贾跃亭没办到,沈晖也未必办的到。
在上述回应中,威马极力营造出的,是公司危急而创始人孤身海外求援的场面。这会是一个奋力自救的商业故事,还是金蝉脱壳的熟悉配方,就看沈晖的归国时间表了。
*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