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1日,“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”继续呈现精彩!跨界影响力人物、知名餐饮创始人、餐企高管、行业专家、美食文化学者等大咖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餐饮行业新风向。
此外,“第五届中国餐饮红鹰奖”也同步揭晓!
本文由红餐网(id:hongcan18)原创首发,作者:红餐编辑部。
(资料图)
10月11日,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重要板块——“2023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”精彩继续。
峰会现场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顾问&知名美食文化学者董克平、知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、汉源东方董事长陈新時、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 (coo)邵志东、华思品牌咨询创始人刘永清等大咖悉数亮相,继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餐饮精英共襄盛举,擘画未来。
同时,“第五届中国餐饮红鹰奖”也重磅揭晓!
01.
主题演讲
新的市场背景下,餐企该如何破局?
2023年,餐饮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,内卷成为行业关键词之一,如何破局?
汉源东方董事长陈新時、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(coo)邵志东、圣恩股份总工程师宋小焱、鲲鹏善略·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杨丽、华思品牌咨询创始人刘永清5位嘉宾分别从餐饮企业战略、餐饮品牌创新、餐饮的坚守与破局、餐饮数字化、餐饮品牌的顶层设计与打造等不同维度,分享了他们的看法与见解。
△汉源东方董事长陈新時
陈新時表示,自2020年来,餐饮人经历了前几十年都未经历过的难关,再加上今年市场变化,眼下,餐饮人存在很多顾虑和不确定性,都需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。
在陈新時看来,对于餐饮经营而言,可以确定的是,时间是最好的复利。企业要实现时间复利,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,战略就是为了更好的时间复利制定的。制定战略时,必须找到战略的起始,也就是元战略。元战略既是战略的起始,也发挥着统领作用,同时元战略决定菜单结构,对餐饮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陈新時强调,顾客的点菜难度和餐饮商家的经营难度是成正比的,顾客越难点菜,餐饮商家的经营就越难。因此商家设计菜单时应该要做好应景:应对食客的需求、应对顾客的饮食习惯,和顾客形成同频回应。
对于餐饮品牌如何贯彻元战略,陈新時提出了2点建议。
第一,用更少创造更多是实现元战略的真理。信息越简单,传递就越容易,消费者理解也更容易。简单的菜单传递了最重要的信息,对顾客来说,价值也是最高的。
第二,质量是解决产品数量问题最好的方式。商家对菜的数量要求越多,意味着对自己产品的自信度就越低。实际上,好的产品传递出了最重要、最有价值的信息。如果没有优质的产品,再多的时间都不能解决质量的问题。
△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(coo)邵志东
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(coo)邵志东表示,“卷”和“变”是中国餐饮企业发展必须拥抱的两大关键字。
“餐饮已成为红海赛道,餐企要活下来、活得长越来越不容易,要想从中突围,必须持续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,必须‘卷到不能再卷’。在这个变化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的时代,适应变化是我们最大的挑战,餐企必须用、也只能用创新来应对变化。”
近两年,海底捞的创新体验很多,比如摆摊、推出洗头业务、去演唱会门口“捞人”等。邵志东表示,上述创新体验并非来自总部自上而下的“安排”,而是门店的自发行为。
今年以来,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,海底捞一直在探索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创新。邵志东表示,组织创新是业务创新的根源,制度创新是业务创新的保障。目前市场看到的海底捞的创新主要是业务创新,业务创新的背后需要有制度的保障,而制度的背后则是组织。
“海底捞一直在创新求变,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对‘顾客满意度’和‘员工努力程度’的追求。”邵志东说道。
△圣恩股份总工程师宋小焱
圣恩股份总工程师宋小焱分享了对食品工程、食品安全的看法。他表示,在圣恩创立前十数年,创始人一直思考做食品的终极目标是什么,最终提炼出核心的三个关键词:安全、天然、美味。
宋小焱表示,安全第一、追求天然、传播美味,是圣恩长期要做的事情。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,也是企业的底线。在生产过程中,圣恩遵循“食品安全第一”的原则,把食安放到第一位,无论是原料、还是包装材料,生产工艺等都从不掉以轻心。
对于“天然”,圣恩也有着自己的定义,工艺天然(采用物理方法、生物转化/传统的食品加工条件,如酶解、美拉德反应和发酵等;而不是化学合成、也不是转基因和辐照处理等等)、原料配料天然(来源于自然生长的动物植物微生物),从而实现产品天然。
在美味方面,圣恩沉淀了产品风味模块,形成了产品的风味身份证。多年来,圣恩坚持研究风味背后的原理,通过选择高品质的原料,以数字方式将其模块化;合理搭配,减少冗余原料,让成本和品质保持稳定,提供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;通过风味模块的不同组合,个性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场景的消费者需求,不断实现创新迭代。
△鲲鹏善略·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杨丽
今年餐饮业非常不容易,餐企大打价格战、促销战、传播战、降本战、产品战等,最后却发现用尽手段也很难实现大的增长突破。究竟该如何才能破局呢?
在鲲鹏善略·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杨丽看来,与其在战术上用尽手段,不如回归战略寻求突破。战略对了时间创造倍增,战略错了时间加速淘汰。
她列举了关于战略增长突破的案例:某2个品牌由于战略的不同,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增长结果。
a品牌用7年时间不停的在战术上发力,门店模型从1.0迭代到7.0,在产品、营销手法不停加码,跨业务跨品类跨档次多品牌发展,7年后面临发展瓶颈和亏损。
b品牌用了4年时间聚焦战略发力,从企业战略、品牌战略、企业赢利模式、数字化战略全面发力,多品牌聚集一个战略,做大了一条供应链,4年后具备了领先于对手的成本优势,实现了10倍大增长。
同时又列举了关于战略决策的案例,某品类老大面临第二品牌的竞争分流,决定改战略,向老二学习做年轻人更青睐的战略定位,这是非常典型的战略决策误判,如果企业采取这一决策,将出现“领导者空位,新品牌上位“的格局,品类老大地位将面临严重威胁,同时企业围绕错误战略的投入都将白费。
如何能够踩准点、制定有效战略呢?杨丽认为,战略对于餐企来说是关键之关键,餐饮战略需要数字化赋能,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实现大增长。
△华思品牌咨询创始人刘永清
今年以来,餐饮行业的入局者不断增多,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建立品牌辨识度,成为越来越多餐饮人开始深思的问题。
华思品牌咨询创始人刘永清则从过去的餐饮设计经历出发,就餐饮品牌形象升级方面提供了建议。
刘永清表示,所有的品牌都需要一个超级符号,拥有了超级符号后,可以降低品牌的传播、识别、记忆成本,也降低了与顾客的沟通成本。
刘永清也以海底捞为例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解释。他表示,海底捞在上市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,如何走向全球化。由于各国语系不通,要实现全球化,海底捞就需要一个世界级的符号,而且必须是全世界人都容易看懂的符号。“海底捞原有的品牌符号设计难以让品牌在全球识别和传播。但新符号(hi~)既是简单的语言,也是打招呼的手势,降低了品牌的识别、传播、记忆成本。”
刘永清还强调,大品牌如果想要实现全球化,还要坚持地域化、本地化。比如,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就一定有中国化的名字,肯德基进入中国也要有中文名。而苹果的标志作为自然符号,是全球共识就不需要中国化的名字。
02.
“味道江湖”对话
餐饮品牌如何做好“文化”?
总有人将餐饮比作江湖,餐饮这个传统的行业与“江湖”之间的关联及共性有哪些?
在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的主持下,知名导演、制片人张纪中以及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顾问&知名美食文化学者董克平,围绕《美食为媒,笑傲江湖》这一主题,进行了精彩的观点碰撞。
△知名导演、制片人张纪中
越来越多餐饮品牌都盯上了国际市场,将门店开到了海外,但海内外饮食文化、消费需求存在很大差异,中国餐企如何成功出海呢?
张纪中从自己的见闻出发,给餐饮人提出了建议。他表示,中餐出海一定要勇于改变,不能一味遵循守旧。
“不进行改变的话就会缺乏活力,以前老一辈餐饮人在国外开餐厅就缺乏活力。”张纪中说。
在张纪中看来,去海外开店,不仅要持续创新,还要对当地市场进行细致研究,深入了解当地人的口味偏好,借鉴老一辈餐饮人在海外的创业经验。
张纪中以自己在海外体验过的一家中餐厅为例做了进一步分享。他介绍,这个品牌的菜品口味中国人可能不是很喜欢,但颇受外国人欢迎。“这个品牌能够成功,就是抓住了当地人的口味喜好,以及融入了艺术形式。”
董克平
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顾问、知名美食文化学者董克平看来,江湖味就是烟火气。餐饮企业想要找到原本的江湖滋味,还要从苍蝇馆子、大排档中寻找。而真正的江湖味一定是存在于乡野间。
在提到餐饮未来的机会点时,董克平表示,有4个注意要点:
首先,食物的味道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,对于企业而言,如何把握变化中的发展,是企业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。“所谓的‘正宗’也有阶段性,是人们对某种食物的记忆,而食物的传承、味道的传承一定要在人们唇齿间鲜活流转,这样才有生命力。”
其次,餐企要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,比如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好吃、健康、营养、安全的食物。
第三,在餐饮消费有着明显阶层划分的情况下,企业要清楚自己服务的是哪个阶层,这个阶层的消费能力、消费习惯和口味习惯是什么样的。要做到心中有数,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满意的产品。
第四,要理性看待餐饮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。比如先进的烹饪手法带来的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冲击,但这种冲击也有可能会吸引到年轻消费者。餐企如果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应用好,或许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话题点和宣传点。
“总的来看,中国餐饮消费人口基数太大了,能拿到其中的1%,或许就能成为王者。”董克平说道。
03.
圆桌对话
新餐饮生态下,餐企该如何创新?
餐饮市场变得愈加成熟,行业连锁化率加速提升。新餐饮生态下,餐企如何通过创新突围?
在渝乡辣婆婆创始人李进飞的主持下,三顾冒菜品牌创始人曹闽、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总裁emba班客座教授周鹏邦、申唐产业董事长&九眼桥品牌创始人唐申、百品日光创始人李科、墨比优创董事长何流、杭州宋宴创始人尚晓红围绕“餐饮新生态下的创新发展“展开了深度交流。
△三顾冒菜品牌创始人曹闽
针对今年餐饮市场“冒烤鸭”大热,曹闽表示,冒烤鸭这个品类有几十年历史,属于冒菜的一个分支。当下,冒烤鸭变成一道独立的菜品,也与餐饮市场不断内卷、产品创新日益激烈有关。
在曹闽看来,冒烤鸭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品类。很多餐企,尤其是四川的餐饮品牌都在推,这也让更多消费者知道了冒烤鸭。不过,当下餐饮市场,有部分商家把冒烤鸭作为一种投机方式,采用劣质鸭肉来制作,这样的做法无法持续,未来肯定会被淘汰。
曹闽认为,长远来看,冒烤鸭的发展会经历激烈的竞争,品牌力强、品质过硬才可能突围而出。“作为川菜里的经典菜品,相信冒烤鸭这个品类能够传承下去,但希望不要发展得太快。扎实打好基础后,才能走得长远”。
△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总裁emba班客座教授
周鹏邦
近两年来,预制菜高速发展,但也面临着巨大的争议,早前预制菜进校园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周鹏邦对此表示,从行业的角度看,预制菜是中国独创的名词,在“预制菜标准”还没有出来的时候,很多预制菜企业都可以考虑用“食品”的标准进行生产,因为食品行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生产标准、包装标准和安全标准。
他还指出,在相关标准未明确的情况下,预制菜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消费者吃得放心。尽管预制菜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会遇到挑战和挫折,但从长远看,预制菜仍是朝阳行业。因此,餐企和供应链企要把自己的本质、本业做好,才有可能实现长远发展。
△申唐产业董事长&九眼桥品牌创始人唐申
近几年,一料成菜的菜谱式调料越来越多,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。
申唐产业董事长、九眼桥品牌创始人唐申对此表示,菜谱式调料的出现,底层原因在于餐饮企业在成本和效率(出餐、人效、坪效)方面的压力。菜谱式调料的出现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(z世代人群,他经济)不会做饭,又想下厨,追求健康美味生活的需求。
未来是家庭厨房的商业领域和流量空间,菜谱式调料有很大发展空间可是目前还是处于碎片化的状态,需要集中化的发展,菜谱式调料解决的是便捷,新口味开发,这个赛道容易挤满选手,需要有差异化的打法,技术上的雕琢,味型的深挖才能出圈。并且要结合主力人群来进行切入,厨房话语权已经逐渐在向年轻人偏移,主力人群是x世代人群,他们喜欢做饭又不会做饭,所以深挖他们的人货场需求是关键。还有老龄化、单身化、小家庭等其他场景。
目前菜谱式调料仍然处于碎片化的状态,要做大规模还需要一定的时日。但是机会空间无限大。
唐申还表示,未来所有餐饮企业的发展核心是要解决规模的问题。当企业的规模上去了,人效、坪效也就上去了。规模越大的企业,在市场上拿到的资源,资源越多,品牌的溢价能力越强。
组织是一个房子,文化是土壤,组织运作是地基,人才队伍是承重墙。企业的治理结构包含(组织结构,人员,九游会j9官方登录入口的文化)要保持动态变化,才能持续支撑企业的发展。
唐申强调,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,而要将创新变为现实,则要解决企业的“组织力”问题,组织力包括三大关键要素:组织运作、人才队伍和九游会j9官方登录入口的文化。其中,组织运作是组织力的核心内容,对内对外组织协调和执行。组织力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当企业的规模和组织力都提高了,创新能力必然就会随之提高。若组织能力上不来,即便有好的创新也很难落地。
△百品日光创始人李科
餐饮行业的内卷程度不断加深,也给很多企业的产品创新提出了更大的挑战。对于这一现象,李科认为,“卷”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,它往往也意味着创新,“卷”的过程往往也是升级进化的过程。
在他看来,餐饮行业还有很多创新的机会。以一片红海的火锅赛道为例,李科认为,火锅的创新还可以在味道的创新、品质的创新、产业链的创新上深挖。
具体以味型为例,在麻辣火锅大行其道的时候,百品日光针对火锅非麻辣味型提出了三个破题方案,其中之一就是番茄味道。眼下,番茄锅底已经成为百品日光的明星产品。
“番茄是一个普适性的味型,具有广泛的消费基础,依然存在很多创新空间。在番茄味型领域,我们通过品质与创新持续引领升级。”李科说道。
伴随着消费群体不断迭代,注重个性化表达、体验感的消费者越来越多。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更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。如何讲好品牌的文化故事,也是餐饮企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。
尚晓红以打造宋宴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看法。宋宴成立于2012年,创立初期就坚持“开少店,做精品”的原则,成立至今,宋宴只有3家门店,但在选址、门店装修、菜品选择等各方面,都进行了深入研究。
据了解,宋宴第一家店的选址定在了杭州文化地标——西湖边的虎跑公园内,这个公园有不少仿古的建筑,主打宋式文化。这也与宋宴的调性较为匹配。宋宴在门店装修上,一直追求的是宋代文人雅士喜爱的古朴风雅之风。
宋宴的第二家店开在了钱塘江,这个店本着量多价低的标准,主要服务于大众消费群体,还原出宋代的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美食;第三家店则开在杭州最繁华的钱江新城,对装修、定位做了升级规划,并且根据记录宋代宫廷贵人饮食起居的相关书籍,还原了宋代的宫廷御菜。
尚晓红认为,餐饮品牌一定要有符合品牌定位的文化做支撑,才能长久深耕下去。
△墨比优创董事长何流
墨比优创定位特色餐饮孵化,目前已参与孵化了两个千店品牌,一个是马路边边串串香,另一个是老街称盘麻辣烫。
墨比优创董事长何流表示,餐饮市场本身就是一个“漏斗”,每个月都有数十万的创业者涌入,创业门槛相对较低,墨比优创通过“漏斗”找到比较好的赛道和明星品牌,从招商、店面营运、供应链、营销和数字化这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赋能,助力其做强做大。
“比如马路边边,墨比优创从选址、营销、供应链各方面助力其进一步提升,做成了千店品牌。未来我们也希望能找到更多好的种子选手,通过赋能将其推成千店、万店品牌。”
△渝乡辣婆婆创始人李进飞(主持人)
李进飞认为,当下公众对预制菜存在误解、缺乏正确认知,这也让预制菜变成了一个“敏感词”。随着食品工业不断进步,食品安全保障、口味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,国家政府层面也在制定相关标准,未来预制菜会健康发展,不再是一个“敏感词”。
李进飞希望餐饮商家在被消费者问到有没有使用预制菜的时候,不会出现不敢说的情况。在他看来,中央厨房、半成品的使用,也是预制菜的一部分。预制菜不只是很多消费者想象的微波炉加热一下料理包后就端上来。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的改变,需要餐饮人不断努力。
04.
圆桌对话
头部品牌的突围秘诀
涌入餐饮赛道的玩家不断增加,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头部品牌是如何实现突围的?
在好餐盟创始人张好的主持下,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、蒙自源创始人李红伟、夏晖首席技术官&科技公司总经理周军、椒爱水煮鱼川菜创始人于洋、兰湘子联合创始人陈波,以及虎丫炒鸡联合创始人王一博围绕“品类头部品牌的突围之路”,发表了一系列精彩的观点。
△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
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分享了自己对餐饮连锁化趋势的看法。
在其看来,过去,正餐赛道能够干到百店以上的品牌并不多见,而现在很多正餐品牌都达到了百店规模。但很多品牌虽然进入了规模化阶段,本质上却没有实现规模化经营。它们整体的组织效率没有随着规模增长而大幅提升,成本也没有大幅下降。
“餐饮作为劳动密集型、资本密集型行业,并不存在规模成长后边际效益、边际成本会大幅下降的关系。”在罗清看来,餐饮品牌能否跨越规模不经济,能否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体验、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,还是现阶段很多餐饮品牌面临的难题。
另外,针对蛙来哒此前公开表示未来2-3年要实现千店模型的目标。罗清也在此次会议现场上进行了分享。
“过去在正餐赛道,开到千店确实是一个比较大胆的构想,但今天来看,千店不再是梦了。连锁餐饮的规模化进程在不断加快,疫情三年,餐饮的连锁率更是由11%提升到了17%。今年,蛙来哒预计会达到500店的规模,接下来,也会朝着千店规模挺进。”罗清如是说道。
△蒙自源创始人李红伟
万店品牌必须具备什么基因?
蒙自源创始人李红伟认为,万店餐饮品牌模型,除了资产投入要轻,价格要平民化外,还要具备非常强的文化、品牌能力。
“所谓核心能力就是你有的别人没有,比如强大的文化,强大的品牌。文化支撑企业的组织能力,能让组织持续地保持活力,持续地学习,持续地改变。品牌力决定消费者的认知,没有品牌力,认知起不来,不可能做到万店。”
李红伟透露,万店是蒙自源的梦想,创立22年来,蒙自源一直聚焦米线赛道,专注于持续把品质做好,把品牌势能做强,把产品聚焦做好,把模式做得越来越轻。目前,蒙自源全国门店数已突破1500家。
△夏晖首席技术官&科技公司总经理周军
周军表示,很多餐饮品牌在发展早期,数字化、供应链建设能力偏弱,达到一定规模后,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当下,不少品牌提出了“百城千店”“千城万店”的目标,越来越多区域性品牌也开始走向全国,从原先的直营模式转向加盟。
餐饮市场的这些变化给品牌商供应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,数字化供应链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点关键环节,通过业务数据、运营数据帮助品牌商决策,比如在哪里开店、如何订货、何时应该建仓、如何降低库存成本等变得愈加重要。
在周军看来,如果将餐饮品牌比作一个综合组织,那么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就是支撑这个组织运营的血液,非常关键。
△椒爱水煮鱼川菜创始人于洋
在于洋看来,内卷在餐饮行业一直存在。近几年竞争非常激烈,餐饮人之所以今年倍感压力,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,供大于求;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跨界者进入,加剧了市场竞争。
作为北方团队创立的川菜品牌,椒爱如何在内卷的餐饮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?于洋透露,重要的是了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,选择当地的食材,同时与四川的供应链企业合作。
“正宗川菜未必适合本地人的口味,我们把原产地的食材、北方人喜欢的菜品组合带到北方,以这样的思路,我们再进入华东、华南市场。”于洋表示。
同时,于洋强调,疫情结束后餐饮业在复苏时期存在一定的过热、不理性现象,如大打价格战等,但餐饮竞争的底层逻辑不会变,好的美食、优质的服务依然是餐企穿越周期的立身之本。在他看来,今年旅游餐饮会非常好,疫情阶段旅游餐企不少被淘汰,旅游市场恢复增长后,旅游餐饮的需求也会爆发。此外,地方特色菜也会迎来报复性增长。
△兰湘子联合始人陈波
餐饮作为一门勤行,并不是轻松的生意,但不少刚进入赛道的创业者对餐饮存在认知偏差。陈波表示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,餐饮被视为一个入局门槛低、现金流充足、每天都有钱进账的行业,但真正入局才发现,经营一家餐饮企业的难度可能比经营很多高科技企业还要大。
在陈波看来,餐饮已经进入了科学创业阶段,粗干、蛮干是干不好餐饮的,必须有科学规划和理论知识作为支撑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越具备体系化、科学化的企业越容易活下来,运营模式精细化的企业活得更长久。
此外,陈波还分享了对餐饮营销模式创新的见解。陈波表示,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时代过去了,现在是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时代。餐企要积极拥抱营销渠道的变化。用户在哪里,品牌就要在哪里发声。
△虎丫炒鸡联合创始人王一博
虎丫炒鸡联合创始人王一博坦言,当内卷成为常态,同一赛道的竞争者变多,品牌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,就要重视不同渠道、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不同需求。
王一博以虎丫炒鸡所在的炒鸡赛道为例展开分析。炒鸡是一个增量品类,还处于发展初期。眼下,很多品牌在做炒鸡快餐、炒鸡外带,面对同品类的竞争以及场景的分流,虎丫是如何突围的?
以渠道为例。在创立品牌之初,虎丫团队做了大量调研发现,在大本营河南区域内,炒鸡品类的供给非常多,一个社区甚至有4-5家炒鸡或者大盘鸡,而这些门店的核心消费群体都是中年男性。因此,虎丫炒鸡便反其道而行,从购物中心和年轻的女性群体出发,通过打造一个年轻、品质的品牌突围而出。
目前,虎丫炒鸡已在全国开出300多家门店,且闭店率只有3%。王一博强调,不同的渠道,不同的场景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,品牌凭借单一的产品结构和门店模型很难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,因此,在地化非常重要。
05.
资源共享、共创共赢
“中国餐饮赋能计划”正式启动
今年以来,餐饮作为民生产业恢复了一定的增长,行业复苏给大家带来了信心,但整体来看,餐饮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。
大批创业者加速涌入,一批实力餐企开始加快扩张、加速跑马圈地,大大加剧本就激烈的存量竞争;抢夺存量市场,各个细分赛道愈加内卷,价格战越打越烈;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,但绝大部分餐饮经营者的经营模式、理念相对滞后,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;餐饮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趋势渐显,但从供应链前端到门店的实际经营,整个长且复杂的餐饮链条中,各个环节之间还有不小的隔阂……
作为长期报道、服务和陪伴餐饮产业的服务平台,红餐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餐饮产业发展的痛点,同时也看到了餐饮人正面临的种种难题。为助力中国餐饮产业持续良性发展,10月11日,红餐网联合行业专家、学者,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及资本方等正式发起“中国餐饮赋能计划”,为餐饮产业搭建资源共享、共创共赢的平台,架起链接优质供给方与品牌方的桥梁,推动餐饮上下游的协同发展。
董克平、王岑、陈洪波、王小龙、牟栋梁、钟书红、陈嘉华、周鹏邦、柴园、王涛、美叔、比尔盖南、刘政、李扬、刘永清、罗清、李红伟、张好、雷荣湘等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。
06.
第五届“中国餐饮红鹰奖”重磅揭晓
10月11日,第五届“中国餐饮红鹰奖”的颁奖仪式圆满落幕,第五届“中国餐饮红鹰奖”正式揭晓。
“中国餐饮红鹰奖”由红餐网携手相关机构和餐饮产业上下游专家联合创办,致力于打造“中国餐饮界的奥斯卡”,旨在挖掘和表彰中国最有价值的餐饮品牌,助力中国餐饮业健康发展。
“第五届中国餐饮红鹰奖”在前四届“中国餐饮红鹰奖”的基础上,细化评选规则,更为广泛地关注不同品类与品牌。
在历经海选、网络投票、专业评选近3个月的严格筛选后,第五届“中国餐饮红鹰奖”四大重磅奖项——“2023年度餐饮品牌力百强”“2023餐饮区域标杆品牌”“2023年度餐饮臻味典范品牌”“2023餐饮最具商业价值品牌”于现场重磅揭晓!
欲知详细的获奖名单,请移步今日(10月11日)红餐网公众号发布的头条。
结 语
为期两日的“2023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”暂告一段落,餐饮行业的发展将走向何处,餐饮品牌又该如何应对,相信各位餐饮人都有了更清晰的答案。
明天(10月12日),精彩继续!2023中国餐饮流量峰会、2023中国红厨峰会将如期举行。届时,50 位来自投资界、餐饮上下游、厨师界、自媒体领域的大咖将继续与到场嘉宾分享行业见闻,探讨行业趋势。